第389章 有人一出生就在咸阳(1/2)
“我觉得大师父说得对。”百里无名看了看扶苏和众人,缓缓道:“学院的生活,对于很多乡村的孩子来说,已经是极好的了。之前我们经常一两天吃不到一顿饭,在书院每日可有一餐,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。”“如果这都受不了,那么他们不应当来书院读书,就算读书,也读不好的。”
赵惊鸿微微点头,看向岳景春,询问:“来这里读书的学生,可是近期家中制作褐衣鞋子赚了些钱的家庭?”
“没错!”岳景春点头,“他们父母手中有了钱,便送孩子来读书了,甚至还会给几个钱当做日常开销。”
赵惊鸿点头。
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,有勇气,有决心的人的。
赚到了钱,愿意投资下一代,这就代表着他们目光长远。
而褐衣之举,让上郡许多百姓家中都有了钱财,但是他们宁愿将孩子留在家中继续帮他们劳作,也不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。
他们的目光,始终留在脚下的土地里,没有更长远的看法。
对此,赵惊鸿还是很无奈的,不过他并不觉得有什么。
不管什么时代,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,各种各样的选择。
若人人如龙,这个世界反而会乱套。
如果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,后世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人人都会读书写字,在他们看来,那就是一个人人如龙的时代。
但事实是,依然有人在罗马,有人当牛马。
“书院还有什么难处?尽可提出来,书籍都否足够?衣服鞋子被褥之类的,可足够?”赵惊鸿问。
岳景春回答:“已然足够,前些时日,还送来了不少的衣服、被褥和床榻,并且还有很多的书籍。现在书院内的藏书,已经非常多了,甚至比我在咸阳看到的都多。”
赵惊鸿微微点头,“孩子是未来的希望,更是大秦的花朵,要好好教育他们,不光要读书,品德亦为重要!若是品行不端者,读书反成祸患!”
“明白!”岳景春沉声道:“除了日常读书考核,我们还有品德考核,若品德不端者,我们会将其劝退。”
赵惊鸿和扶苏去查看学童们的住宿情况和午餐,岳景春见到学童,就告诉他们,这是扶苏公子给他们的。
乡绅贵族们的学童,对着扶苏拱手行礼,甚至有人主动上前跟扶苏套近乎。
而那些贫苦出身的学童,则只会跪下来叩拜磕头。
查看过书院以后,赵惊鸿和扶苏他们离开。
在马车上,赵惊鸿问扶苏:“有什么感觉?”
扶苏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差距太大了。”
“哪里的差距?”赵惊鸿问。
扶苏叹息道:“乡绅和世家的孩子们,从小就知道行之礼,人之道,仕之途;而百姓的孩子们,只知道要吃苦,见了厉害的大人物要磕头,要感恩,其他,都是懵懵懂懂。读书,对于他们来说,或许是成为人上人的最好的途径之一,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,要如何做。”
赵惊鸿点头,“这就是差距!”
“有的人一出生,就在咸阳,而有的人一出生,就在偏僻的乡野之中。”
扶苏微微点头。
百里无名道:“但只要愿意努力,总是会有机会出人头地的。”
“难!”赵惊鸿道。
“为何?”百里无名不接,“我虽然没在书院读过书,但是,我愿意学习,不照样有机会吗?”
张良笑了笑,“虽然你出身寒微,但你家祖也是有所传承的,你从小就有条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