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9章 勋臣别有一番心(1/2)
朱载坖和阁部重臣还有征虏大将们检讨了此战得失之后,决定针对性的改变大明官军的这些弱点。对于官军训练水平不足,临敌慌乱,步骑无法配合等弱点,朱载坖命令戚继光负责此事,不仅要加强官军整体的训练水平,还要步骑合练,制定相关的操典和考核标准,提高官军的训练水平。
而有关骑兵的事情,则有马芳、李成梁与严世蕃、李和等人负责处理,朱载坖要求文思院为骑兵研制一种既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,又相对轻便,能够大量装备的甲胄,同时继续选育马匹,饲养良种,同时加强骑兵的训练。
还有就是后勤的问题,不仅仅要大修道路,还要改进车辆,选育优质挽马,提高官军的后勤保障能力,安排了这些事情之后,朱载坖和太子两人文华殿继续处理政务,现在朱载坖对于太子的要求就是协助朱载坖处理政务,了解朝廷,同时理解朱载坖的施政思路。
朱载坖两人正在文华殿处理政务,锦衣亲军都指挥使陆绎前来,朱翊釴连忙准备出去,他很清楚,作为锦衣亲军的头,陆绎肯定是有机密事情向朱载坖汇报的。
朱载坖看了朱翊釴一眼,说道:“坐下,朕还没叫你走呢!好好听着就是了。”
陆绎向朱载坖呈上了锦衣亲军的密报,朱载坖看过之后给朱翊釴说道:“太子也看看吧。”
朱载坖问道:“这么说勋臣们都去英国公府了?”
陆绎说道:“回陛下,也不尽然,成国公、定国公、崇安侯等都没有来。”
朱载坖点点头说道:“锦衣亲军要用用心,有事情立即上奏。”陆绎领命而去。
陆绎上奏的是靖难勋臣齐聚英国公府的事情,朱载坖问道:“太子怎么看此事?”
朱翊釴说道:“父皇,想来是他们有些惊慌了。”
朱载坖问道:“知道为什么朕要在现在大封功臣吗?”
朱翊釴对此也是很好奇的,除了借征虏之功以外,朱载坖肯定有其他的原因,朱载坖向朱翊釴讲了自己的想法,要大封勋臣,这些靖难功臣们的态度就值得思考了,而朱载坖选择这个时机,除了有征虏大功这个契机之外,更加重要的就是现在的时机合适。
勋臣中和皇室亲近的恭顺侯、武定侯等,都被朱载坖派出去出镇地方,控制要害了,而勋臣中的领头羊就是英国公、成国公、定国公,英国公张溶已经老迈,凡事都比较持重,而成国公府则是根本没法参与进来,上一代成国公朱希忠之前去世,袭爵的朱时泰隆庆八年二月袭爵,八月就去世,其子朱应桢尚年幼,尚且不能袭爵,只能等成年之后再袭爵,而朱希孝现在也病重,成国公府是无力参与这些事情的。
而定国公徐文壁和朱载坖关系很好,再加上定国公在国公中一向被英国公、成国公所压制,就更加不会参与此事,所以现在是靖难勋臣群龙无首的时候,正是朱载坖对勋臣动手的好机会,没有人领头,这帮勋臣就搞不出大事来,再加上朱载坖即位以来,有步骤的更易了京营的统兵大将,同时重新组建亲军诸卫以牵制京营,削弱了勋臣们的统兵之权,现在就算是想搞事情也不能了。
朱载坖说完这些对朱翊釴说道:“太子,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,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,你日后做事,一定要谋定而后动,审时度势是最重要的,君子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也!只要条件成熟,抓住机会便要排除万难,达成目的,切不可迎难放弃,否则一事无成也!”
对于勋臣们聚集,朱载坖并不意外,也并不害怕,要是他们对于这事都无动于衷的话,那朱载坖只能彻底放弃他们了。
英国公府上,一众勋臣们齐聚一堂,想请英国公张溶那个主意,